我们父子的天工缘(工程公司 童海森)
发布时间:2023-04-07 阅读次数:
我们父子的天工缘
——庆祝天工集团70周年华诞忆想
文/童海森
父亲健在的时候,经常给我们几个儿女讲述他在地建三处当工人时的骄傲故事,讲述的时候眼睛总是望向远方,仿佛又回到了那令他终生难忘的地方,并为他因家庭负担较重、中途辞职回到老家照顾妻儿而连声发出“唉、唉”的叹息声。那是1970年左右吧,他还很年轻。
再也想不到的是,阴差阳错,2000年在我从军十三年后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安排工作的时候,恰恰被安排在了市建总公司三分公司,这就是父亲的老根据地——地建三处的旧址(他印象是在这里)。父亲听说后,满眼充满了惊喜,“呵呵”地笑着说:“这也算子承父业了”,仿佛完成了一项光荣的使命。
在我工作第二年的春节,父亲就舍急慌忙带着母亲来到他日思夜想的老根据地,还没到公司大门口,隔着老远他就眼睛逡巡着寻找“三处”当年的印迹,竖着耳朵的样子仿佛还想听到当年职工们在一起时的欢笑声。但令他失望的是,那低矮的机瓦房和整日散发着浓郁香味的职工食堂等等已人去物非,代替它们的是高高的办公大楼、繁华的街道和家属区……一点往日的影子和痕迹也没有了。
逝者如斯夫,时间总是稍纵即逝。伴随着他对公司的眷恋情结,俯仰之间,父亲已经去世六年,我在公司工作也已二十三年。与父亲接力,我们父子伴随着公司也算是走过了她辉煌的七十载春秋。
七十年,从肩扛手提到吊盘输送,从马蹄声声到车轮滚滚,从机瓦房到“五层楼”,从梅溪旧址到天工大厦,从国营到民营,从一级到特级,从抗击非典到驰援汶川等等,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和砥砺奋进,“天工人”为社会奉献出了一颗颗火热的爱心和一座座精美的地标性高楼大厦。这功勋薄里,也一直镌刻和供奉着父辈们当年光着膀子打天下时的精气神和灵魂。
父亲唯一留给我们的,是当年他在地建三处做泥瓦工时随身携带的一柄已经磨成小刀片的旧瓦刀,我们一直珍藏着。
春风浩荡谱华章,前赴后继新征程。
我以虔诚感恩之心,在天工集团70周年华诞到来之际,代表我的父亲和全体家人,祝福集团公司70华诞及所有天工人福寿安康,永葆青春活力!
(作者:童海森,工作于天工集团工程建设有限公司)